海青拿天鹅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神秘小说网www.shenmeri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景璘显然也听到了,与我对视一眼,面色敛起。

他没有废话,随即起身来,抄起一旁的宝剑。

那动静却与先前颇是不一样,我发现,是从后面传来的。

正当我诧异,一个黑影突然从帐子后面出来。

景璘才将宝剑拔出一半,只听那人低低道:“陛下,是臣。”

说罢,他已经跪在了面前。

我定睛看去,只见那人穿着一身仆役的衣裳,竟是徐鼎。

景璘看到他,却怒气更甚,全然没有把剑放下的意思。

“你来做什么。”他冷冷道,“你跟着赵王将朕囚禁,枉朕一直以为你是忠义之人,是朕瞎了眼。”

徐鼎忙向景璘叩首,满面愧色:“臣自知无颜来见陛下,可有些事,臣还是要向陛下禀报。”

景璘道:“何事?”

“臣会助陛下及太上皇后逃出石虎城。”

我愣住,景璘也愣住。

他的目光朝我瞥了瞥,面色不改:“朕为何要信你?”

“臣出身将门,世代忠君。臣断不会做那辱没先祖,毁伤门楣之事。”徐鼎道,“臣当初被太后拔擢统帅这五千兵马时,曾向太后立誓,掌兵之际,遵从圣上,可一旦见到太后手谕,则奉太后手谕为上。故入城之前,见到太后谕令,臣不敢不从。陛下明鉴,臣所做一切皆奉命行事,断无谋害圣上之心!”

景璘仍沉着脸,正要说话,我示意他打住。

“徐将军方才说,要助我等逃出石虎城。”我说,“如此一来,徐将军不仅要与赵王反目,还要背弃誓言,反叛太后?”

徐鼎正色道:“臣效忠的,是太后和圣上,并非赵王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,赵王既然要对圣上不利,纵然他有太后谕令,臣也不可愚忠。那忤逆犯上之事,待臣回京后,自当向太后请罪。”

听得这话,景璘的神色才稍稍和缓了些。

我颔首,道:“圣上和太后岂是是非不分之人,徐将军冒死护驾,乃大功一件,何言请罪。只是当下,石虎城全在赵王手中,不知徐将军可还能号令手下兵马。”

“这些兵马,仍听从臣的号令。”徐鼎道,“太上皇后放心,若要强行冲出去,臣定然……”

“不可。”景璘打断,“这些兵马定然在赵王监视之下,不可轻举妄动,打草惊蛇。”

说罢,他想了想,忽而问道:“杜女史、韩先生以及回纥王女一众人等,当下如何了?”

“赵王令人将杜女史和韩先生下狱,不过皇后放心,臣已经派人暗中照料,他们不会受亏待,当下也安稳。”徐鼎道,“至于回纥王女一行人,当下还安置在驿舍之中。赵王不打算与回纥反目,算得以礼相待。”

听闻杜婈和韩之孝无事,我的心稍安了些。

“在途中,将军曾劝我将韩之孝遣走,远离回纥人。”我说,“当初我等走此路,是将军所提议。在那时,将军就料到了赵王在石虎城,对么?”

徐鼎沉默片刻,再度伏地一拜:“臣出发之时,受命之一,就是将太上皇后一行拿下。赵王持太后谕令,命臣设法将太上皇后送到石虎城来。是臣愚蠢,未曾料想赵王有那谋反之心,以致陛下陷于不利之地,请陛下治罪。”

他说的受命,不用问,是受了太后的命。将我捉起来,正是太后的意思。

这徐鼎,确实是个忠臣。如今他伸出援手,所作所为,是为了景璘。如果赵王没有反意,那么他也会一心一意来对付我。

不过事到如今,任何能帮我们脱身的人,都弥足珍贵。

我并不打算在这是非上纠缠,话锋一转,问起我最关心的事:“太上皇被杀之事,你知道多少?”

韩之孝答道:“臣一直跟在陛下身边,亦是到了这石虎城中才知晓了此事。这两日,臣在赵王与旁人谈论时的只言片语之中,摸清了大概。就在陛下启程前往北戎王庭之后不就,太上皇到了平朔城外,中了埋伏,血战三日之后,自刎而亡。”

这话,每一个,都似沉重的寒冰,砸在我的心头。

身上阵阵发寒,我定定地看着他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
手不自觉地又放在了小腹上,心跳如擂鼓。

“杀太上皇的人,是谁?”只听景璘问道。

“禀陛下,”徐鼎道,“是琅琊王。”

呼吸在一瞬间凝住。

——你嫁给太上皇,是心甘情愿的么?

——你会离开上皇么?

景珑在洛阳见我时,问我的那些话,仍在耳畔。

“琅琊王?”只听景璘道,“他也投在了赵王门下?”

“赵王一向对琅琊王多有拉拢。”徐鼎道,“这些年来,宗室之中,不少人唯赵王马首是瞻。便如这石虎城的景毓一般。”

说着,徐鼎的面色沉沉,向景璘道:“陛下,这也是臣忧虑所在。赵王在宗室中尽得人心,当下之势,太上皇已被翦除,赵王手中拿着陛下,便可反过来要挟太后。太后身在京城之中,未知其中阴谋,却对赵王给予全然信任,殊为不智。只要陛下从石虎城中逃出去,赵王的奸计就不可得逞。”

第三百三十章 徐鼎(下)

景璘没有答话。

我思索着,还想再问,门外有些动静,似乎有人要进来。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